觀日登月,進天國呢 寫此文時正值週三早上九點,原本晴朗的天空因出現難得的日食而顯得昏暗,聽說下次要看見是 13 年後 2012 年 5 月 21 日 。天文學教授問學生,到底我們平常看到的太陽和月亮那個比較大?答案是要看「日食」的種類,學問夠大得吧! 據教授的說法,從地球上看,日食有三種:全食、偏食和環食。如果太陽比較大,怎麼會有「全食」?如果月亮比較大,怎麼會有「環食」?既有全食,又有環食,就表示「有的時候太陽大,有的時候月亮大!」 而教授的解釋是因「橢圓」的關係:太陽直徑比月亮大四百倍,但卻剛好比月亮遠四百倍!大小的差異和距離的遠近彼此抵銷,使得太陽和月亮在天上看起來幾乎一樣大!然而月亮繞地球運行的軌道是「橢圓」,月亮公轉時離地球有近有遠,看起來就時大時小;同樣的,地球繞行太陽的軌道也是橢圓,因此太陽在天上也是有大有小,兩個同樣原理的現象相互為用,造就了太陽系變幻無窮的日食現象! 看得懂或看不懂都沒關係,教授說:早年的希臘人深信天體軌道和諧完美、均勻對稱,所以除了「圓形」不作他想。克卜勒要顛覆世人的定見,引入「橢圓」的觀念是何其困難!這也是為什麼他會在行星運動按橢圓定律之巨著的扉頁寫上:「我相信行星軌道是一個均勻而完美的橢圓」! 二ΟΟ九年,除了是物理學家伽利略拿起望遠鏡仰觀蒼穹的四百週年,也是天文學家克卜勒發表橢圓定律的四百週年!更巧的是, 七月廿二日 的早晨,月亮會行經太陽前方,演出本世紀最壯觀的日全食!而台灣就是我現在也能看到精采的日偏食。 今年也正值人類登陸月球 40 週年紀念, 1969 年 7 月 20 日 ,許多我這個年代的四、五年級生還是小孩子,在台灣只有少數家庭有黑白電視的時候。要看阿姆斯壯登月,就要共擠在鄰居的小電視前,與當時全球約 5 億人擠在電視或收音機前,一起共証阿姆斯壯的名言:「這是我的一小步,卻是人類的一大步」! 隨著科技進步,人們不必再因天狗食日吞月的迷信而恐慌,也有能力將太空人送上月球,聽說美國的「星座計劃」有意在 2020 年前要建設月球基地為探測火星作前哨站。但科學再進步,卻不能使人脫離憂慮、恐懼、咒...